目前分類:藝術人文 (1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資料整理:Joey Shen

1762236834.jpg

由「台北市文化局」與「台灣攝影博物館籌備會」一同舉辦的「有影嘸? 2009台灣攝影BAZAAR」,即將於826日隆重登場了。一連五天在台北世貿附近的信義公民會館(松勤街50號)盛大舉行,活動力邀風靡全台的「電音三太子」作為活動代言人,將影像與音樂結合,並以嘉年晚會的方式舉辦史無前例的「攝影微型博覽會」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電影底片─最適合拍攝高反差環境的創作媒介

因應拍攝題材,或者個人影像表現的喜好,來選擇不同底片進行拍攝,也是傳統玩家無法割捨底片的重要原因。對於底片特性了解越多,越能幫助攝影師掌握拍攝後的影像效果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G3-01

剛獲得普立茲攝影獎的紐約時報(New York Times),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與規劃,終於在日前推出專業攝影部落格網站,並以「LENS」加以命名,可見報社對於該部落格影像品質的高度重視。為了讓網友更便於閱讀者,該網站不僅添加了許多多媒體互動功能,還將一般網站常有的功能欄目表省去,以期能有最佳的影像瀏覽效果,雖然目前網站上照片多以新聞紀實為主,但張張照片都相當精采,是喜愛新聞攝影玩家不可錯過精彩好站之一。(LENS網址:lens.blogs.nytimes.com
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攝影發明之後,由於法國政府慷慨大方地(暫且先不管他們為了維持泱泱大國形象作面子的部分)免費提供銀版攝影術(Daguerreotype)的執行步驟,銀版攝影旋即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起來(除了英國 — 一位名叫Richard Beard的英國人買下銀版攝影在英國的專利來銷售使用權,並對任何有可能侵害此專利的人認真興訟。)

但是在銀版攝影的發源地法國,以及熱烈擁抱新事物的美洲新大陸,則是迅速席捲出一片銀版攝影的風潮。當時從事攝影的人,許多是為了討生活轉行的人像畫師,部分是軍人、政府官員,趁著旅途之便,到異地留下旅遊記錄,所謂的「藝術家」倒是少之又少;因此目前我們看到的早期銀版攝影作品,許多拍攝者都沒沒無聞。到了1851年玻璃濕版攝影法(collodian)發明以後,銀版攝影術便漸漸沒落了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攝影的發明,並非魔術師從帽子中變出兔子般一蹴可幾。事實上,早在1826~1827年間,法國著名發明家尼埃普斯(Joseph Nicephore Niepce)便已在聖-盧德瓦的格哈區的自宅窗戶邊,「拍」下《窗外的庭院》。

▼尼埃普斯,《窗外的庭院》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yuri3.jpg
『人的記憶慢慢退色。只有照片能幫助新娘想起 "美好的回憶" 』
台灣攝影師來說常看到,可能沒有什麼特別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東昇的旭日,與這台建設型(JS)蒸汽機車斗大的頭燈相互輝映。(Canon EOS Kiss Digital N+ EF 70-200mm F4L USM的168mm端。光圈F/6.3, 快門1/500秒, ISO 200, P模式, 自動白平衡, RAW轉TIFF, -1.00eV, 三道嶺)

I1-04_p1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19C_Photo Paris 

1839年,攝影在巴黎誕生,我們看待世界/視界的觀點從此改變 — 至少,書上是這麼說的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撰文/Ariel

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3465985029_25c8960f4a_b.jpg

文字 ∕ 攝影=D.H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撰文/攝影:Otis Yang

三芝飛碟屋照片分享
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撰文/攝影:Otis Yang

對畢業於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的賴翊雯來說,喜歡上攝影完全是受家人影響,早期看到父親跟舅舅時常利用單眼相機拍照,就覺得拿著相機捕捉影像除了帥氣之外,還可紀錄週遭的所有事物。並在幾年前看到就讀攝影系表哥所拍攝的作品,發現很令她感動的旅遊、人文畫面,裡頭的影像深深吸引她的目光跟心靈,誘發了翊雯內心對按快門的悸動,當下的她問了自己,是否也同樣有能力拍出這樣精采的照片,因而踏上了學習攝影之路。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撰文/攝影:Otis Yang

對宋欣怡〈小軍〉來說,攝影就像是人生的意境寫照,生活中的快樂與苦澀、憂鬱交織其中,心境與影像總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。筆者這次跟她接觸後,發現她是很有個人思想與獨有個性的女孩,利用影像創作去體驗、享受當下,對於未來並沒有設限太多,但規劃了個跟筆者相同的創作主題:人體人像!〈筆者相當好奇一個女生會如何拍攝女生的人體作品,如果有機會,將製作一個追蹤報導,繼續跟讀者們分享。〉

digi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